浅析企业在仓库管理中如何发展现代仓库管理系统思维
1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
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需要对涉及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进行整体的协调和改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功能性改造,第二个层面是供应链环节的接口改造,以防出现信息孤岛现象,第三个层面是整体的协调和规划,根据我国仓储管理起步晚的现状,目前主要的是完善功能性的改造,强化经营管理。如仓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仓库布局的规划,库存的优化,作业的信息化管理等。具体以客户为中心,加强技术改造,积极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做好仓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网络化的开发和改造,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出错率,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乐于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客户合作,实现供应链环节上的整体协调和规划。
2 积极培训,努力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
传统的手工仓储作业早已无法适应商品的频繁移动,客户需求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仓储管理正在如火如荼地兴起和发展。只有积极适应新的仓库管理系统管理模式,才能从过去守旧的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为此公司应该举办培训,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模式,在工作中体会新的技术带来的好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一个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整个数据库,一个失误都会对生产带来打击。电脑输单员的准确率、及时性,仓库管理员对手工单据的及时传递、及时反馈都是非常重要和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操作人员的电脑输入速度要快,准确率要高,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时出来各种单据,保证当日的单据当日处理完毕。输单员同时必须严格根据流程来操作,保证任何一个动作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系统数据质量的好坏,基本上是掌握在输单员的手中。信息化平台下的仓储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加高,需要专业素质的人才。
3 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型人才,完善培训体系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公司的重要资源。目前与国外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及人员的差距。要发展仓储业,就需要更多的又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多方面人才。仓储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实现物流设备的高效能利用,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物流企业与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仓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