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S系统物料编码的6大原则
WMS系统物料编码对于仓储物流管理而言,作用举足轻重,影响深远持久,是优化仓储作业流程、提升仓库管理效率必须重点考量的核心要素。然而,影响WMS系统物料编码制定的因素众多,归根结底是缺乏对科学编码原则的清晰认知。
在仓储物流行业交流中,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场景的完美WMS系统物料编码规则。不同行业的仓储物料特性差异显著,物料在仓库中的存储方式、流转频率以及处理流程各不相同,这导致各企业间的编码规则千差万别。
而且,不同WMS系统供应商在物料编码机制设计上也存在巨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编码生成方式(自动与手动)以及编码处理效率(如检索、分析速度)上。有的系统依赖手动输入物料编码且缺乏校验机制,有的则因编码设计不合理,导致物料检索和查询效率极低。
自动编码是WMS系统常见的方式,即依据物料的某一维度进行分类,确定编码规则,当操作人员新增物料时,系统根据物料属性自动生成编码。尽管没有绝对完美的编码机制,但在长期实践中,仍可总结出一些WMS系统物料编码的关键原则。
原则一:编码应体现分类层级
在WMS系统中,物料分类是管理的基础。编码需清晰反映物料的分类层级,这样在生成报表时,同类物料数据才能汇总在一起,方便比较和分析。一般遵循大分类在前、小分类在后的顺序排列。例如,前两位表示大分类,中间三位表示中分类,后两位表示小分类,最后再编流水号。为应对未来新增物料,可在分类号或流水号中预留空号。
原则二:编码需具备顺序性
计算机的排序功能强大,WMS系统在打印或查询物料时,常按编号顺序排列。因此,编码时要提前规划好物料编号的大小顺序,以满足特定排序需求。
原则三:变动属性不纳入编码
若物料某项属性未来可能变动,如物料的存放区域、负责人员等,绝不能将其纳入编码。否则,属性变动时,是否修改编码会让人陷入两难境地。应将这些属性设置在独立字段中。
原则四:编码力求简短
WMS系统物料编码的目的是简化操作,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简短的编码能节省阅读、抄写和输入时间,降低出错概率。所以,在保证唯一性的前提下,编码位数越少越好。
原则五:避免使用字母和特殊符号
为提高输入效率,减少混淆,WMS系统物料编码最好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若必须使用英文字母,应将其放在编码前几位,且位数统一,避免字母与数字混杂。同时,要避免使用“-”“*”“.”“/”等特殊符号,它们会影响输入效率,口头交流也不便。若实在要用,需固定符号位置。
原则六:编码长度一致并具备防错功能
一致的编码长度便于发现异常错误,在附加校验码时也更方便。若难以做到所有编码长度一致,至少要保证同一类物料编码长度相同。对于长度超过六位的编码,应考虑添加一位验证码,利用计算机判断并警告输入错误,确保WMS系统物料编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