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优选溃败:仓库管理混乱背后的系统性危机
2025年6月23日,美团优选突然宣布退出全国大部分市场,仅保留广东、浙江两省业务。这场曾被王兴称为“十年一遇机会”的社区团购战略,最终以千亿亏损、万人失业收场。表面看是战略收缩,实则暴露出美团在生鲜零售领域最致命的软肋——仓库管理混乱引发的仓库管理系统性崩塌。这场溃败不仅折射出互联网巨头跨界零售的认知局限,更揭示了传统电商思维在生鲜赛道的水土不服。
一、仓库管理混乱:从违规仓储到供应链崩盘
美团优选的仓储体系从诞生之初就埋下隐患。2022年2月,上海金山安博物流园被消防部门查处违规存储丙一类物品(白酒、食用油),该仓库未通过政府验收且无营业执照,属于非法建设。更触目惊心的是,宁夏银川丰树物流园被曝私自搭建冷库,未做二次消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些违规操作背后,是美团为压缩成本采取的“灵活策略”:通过租赁无资质仓库、违规改建冷库降低建设成本,却将供应链置于危险境地。
仓库管理的混乱直接导致供应链断裂。2025年6月23日业务调整当日,哈尔滨平房区团长张女士的便利店突然停摆,系统显示“全国80%城市已停止接单”。更荒诞的是,供应商们凌晨还在送货,下午就接到货物无法入库的通知,价值25万元的夏季拖鞋沦为退货潮中的“烫手山芋”,生鲜产品因超过72小时未处理直接腐烂。这种毫无预警的“闪退”,暴露出美团仓库管理系统与供应商、物流商之间的数据割裂——仓库实时库存、在途货物、订单履约等关键数据未能实现动态同步,导致整个供应链陷入瘫痪。
二、成本失控:混乱管理下的恶性循环
仓库管理混乱与成本失控形成致命闭环。美团优选曾试图通过“收缩式增长”破局:2023年关闭127个地级市仓库,将业务并入38个省会中心仓,短期内实现订单量增长19%、单票配送成本下降24%。但这种“算法优化”治标不治本,无法掩盖底层管理缺陷。例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的“成本解剖”显示,一颗生菜从种植到配送需拆解为7项成本,但仓库端的损耗率、分拣错误率等关键指标始终未纳入考核体系,导致AI预测系统优化空间有限。
更严峻的是,仓库混乱加剧了生鲜品类的“死亡螺旋”。美团财报显示,社区团购件均履约成本长期高于3元,而生鲜损耗率高达15%-20%。在哈尔滨业务撤退案例中,团长自提点因仓库断供被迫关闭,用户转投即时零售平台,进一步拉低社区团购的订单密度,形成“低密度→高成本→用户流失→更低密度”的恶性循环。这种模式在西北、东北等“地广人稀”区域尤为明显,最终迫使美团放弃这些市场。
三、战略误判:从“规模至上”到“效率优先”的认知颠覆
美团优选的溃败,本质上是互联网“规模至上”思维在生鲜零售的彻底失败。王兴曾坚信“通过规模扩张降低履约成本”,但现实是:社区团购平均客单价仅20-30元,扣除团长佣金、物流成本、平台扣点后,盈利空间稀薄。相比之下,即时零售客单价普遍高于100元,且用户愿意为“30分钟送达”支付溢价。美团闪购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的数据,印证了市场需求的根本转变。
仓库管理混乱成为压垮美团优选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竞争对手拼多多通过“多多买菜”整合供应链、提升履约效率时,美团却因仓库违规被政府查处、因管理混乱导致供应商集体“叛逃”。2025年6月,多多买菜全国72个仓库全速运转,日销单量涨幅达50%,而美团优选的供应商仓库陷入混乱,大量货物积压腐烂。这种对比凸显出:在生鲜零售领域,极致的供应链效率远比“烧钱换规模”更重要。
四、行业警示:零售没有“捷径”,只有“笨功夫”
美团优选的溃败为互联网巨头跨界零售敲响警钟。仓库管理混乱看似是执行层问题,实则暴露出战略层面的认知缺陷:将电商的“流量思维”简单复制到生鲜赛道,忽视了对仓储、物流、品控等“重资产”环节的长期投入。盒马创始人侯毅曾直言:“生鲜零售没有捷径,只有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美团优选用千亿亏损验证了这一真理。
如今,美团将战略重心转向即时零售,但仓库管理混乱留下的“后遗症”仍在持续。小象超市虽在全国开设近千个前置仓,但如何避免重蹈优选覆辙?如何平衡“30分钟送达”的高成本与用户支付意愿?这些问题考验着美团的零售基因。而拼多多虽借势接盘,但若不能解决供应链标准化、品控一致性等难题,社区团购的“低价陷阱”终将反噬其自身。
美团优选的倒下,不是社区团购的终点,而是生鲜零售回归本质的起点。当互联网巨头们放下“颠覆传统”的傲慢,真正俯下身去打磨仓库里的每一个细节、优化供应链上的每一环效率,或许才能找到这门“笨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