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从事企业管理朋友经常有来咨询在选择企业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时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甚至给笔者了一个列表,让帮忙给一个IT软件供应商排序意见。在讨论这类问题时,笔者发现由于很多朋友本身不是学IT科班出身,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很多概念理解似是而非,很容易被软件销售人员忽悠住,进而采购了不适合自身企业情况的管理软件。

因此本期文章结合WMS类型软件,重点谈谈拿了VC多轮融资的软件供应商的弊端。

选择WMS供应商时,建议先根据自身企业的业务情况,确定要采购SaaS版本,独立部署版本,甚至源代码买断版本,这项选择因素要优先于厂商之间选择哪个厂商。

在笔者之前文章《选择的智慧》中详细讲解了选择方法,需要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

假设某家企业根据上述选择方法确定了要采购SaaS版本的WMS,那么下一步就是从市面上主流的能提供SaaS部署方式的WMS厂商中选择确定一家。


国内WMS厂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靠自身资金通过长期行业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型WMS厂商,一种是通过VC(风险投资基金)多轮投资,以相对快的速度获取用户,抢占市场的新兴WMS厂商。


传统WMS厂商在行业基本有十年以上的积累,大部分都超过二十年。如此长的行业经验积累,使得传统WMS厂商的产品所能够适用的仓库类型足够多,场景非常多,功能比较健全。如果按照Gartner WMS魔力象限中对仓库复杂度的5级分类法,传统WMS厂商所能处理的仓库业务复杂度一般在3-5这3个中等复杂、比较复杂、超级复杂层次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WMS厂商的生存之本恰恰是仓库业务的高复杂度让企业主不得不花钱购买专业的WMS才能解决问题。

这些仓库业务的复杂度导致WMS产品的研发周期往往都很长,需求从提出到大范围线上稳定运行所需时长动辄以年为基本单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WMS厂商所从事的确乎是一门长期主义者的事业。
反观之,新兴WMS厂商由于基于VC的大量烧钱策略,追求速成。

留给产品研发的时间往往比较少(1-2年),研发团队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整个产品研发过程其实是没有太多时间和耐心去打磨产品的。正所谓慢工出细活,缺失整个慢工过程出来的产品往往在很多细节方面是缺乏考量的。

经常看到的新兴WMS厂商宣传材料,PPT列举了大量功能,而细致推敲很多功能都没做扎实就匆忙推向市场了。如此以来,新兴WMS厂商的产品自然不能处理太复杂的仓库业务,这类厂商所能处理Gartner WMS魔力象限中对仓库复杂度的5级分类法中第1(比较简单),第2(简单),第3(中等复杂)这3个级别之内。

简言之,传统WMS厂商能够应对新兴WMS厂商所不能够应对的复杂仓库业务。


比起在一个产品中堆砌功能导致多而不精的问题,更糟糕的是新兴WMS厂商由于需要应对来自VC投资人巨大的业绩压力,往往会研发了一大堆满足不同细分客户群体需求的半成熟产品,美其名曰产品矩阵(产品体系)。

其实是一大堆华而不实的半成品,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多2B类型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都存在。

做WMS的新兴厂商,做ERP,做MES,做财务软件,做OA,甚至做CRM,让VC的钱变成了一堆分散的、各自为战的小部队。最终导致很多这类厂商自我造血能力比较差,融来的钱烧完了,马上就有断粮的风险。这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程序员996还干不过美国的955?》讨论为何中国程序员很苦逼地996,人数也是美国程序员的数倍,但是产品和市场就是干不过美国程序员的955,作者认为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美国软件企业大多都非常专注一个产品,很多营业额上亿美元的公司只有一个产品在研发销售。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软件企业,屁大点的公司都有产品矩阵,产品系列,产品矩阵。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

(1)中国企业经营者本身的不成熟,感觉自己产品多就是比别人强,殊不知“少即是多”,做减法的重要性。

(2)买方市场的不成熟,很多企业主自身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听凭销售忽悠,感觉供应商如果是有VC投资的公司就好像更厉害,如果有很多产品(ERP也有,BI也有,财务也有)就感觉更厉害。殊不知其需要的是专业ERP厂商,专业BI厂商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新兴WMS厂商的半吊子ERP,BI,财务等大杂烩。

(3)美国企业软件普遍具有很好的开放性(Open API,开源框架,行业标准协议等),而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虽然现在RPA机器人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毕竟不如直接的数据互联互通效果好。这个是国情,不是哪家企业努力能够解决的。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营造生态,引导观念转变。

(4)多轮VC融资企业的本源问题:业绩压力巨大(签死了对赌协议),如果不能把一个产品卖出去100元钱,就造100个产品,每个卖1块。如此以来,可想而知,研发成本很难收回,毕竟靠那些可复制性差的小批量产品去冲业绩只能是客户越多,亏损越厉害。国内几年新兴WMS厂商目前基本都处于这种状态。

最后,回答下开篇提出的问题,在传统型WMS厂商与新兴WMS厂商之间如何选择?如果你仓库业务比较简单,建议倾向于新兴WMS厂商,如果你仓库业务比较复杂(非常复杂),传统型WMS厂商应该更具优势。

千万不要听信,新兴WMS厂商销售的忽悠,我们公司产品多,人员多,人数是某某WMS厂商的多少倍,所以产品更好,服务更好的鬼话。

WMS好的产品和服务是靠持之以恒的长期主义者的努力才能获取的,可不是到大街上拉一堆所谓的地推狼人就能搞好的。

好了,本期文章就聊的这里,下期我们谈谈传统型WMS厂商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敬请期待!